首页
返回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

第二百六十章——终章:二战(5)
上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章

纳粹德国在消灭了波兰之后,纳粹的战车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调转了车头,开始向西方,自己的老对头——法国碾压而去。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却讨厌这个方案,认为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

就在德国在紧锣密鼓进行准备的时候,意外发生了: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这是1架德军梅塞施米特Bf109飞机,被迫降落在比利时马斯特里赫特北面的马斯梅赫伦(所谓的“梅赫伦事件”)。机上的乘客是德国空军的要员赫尔穆?赖因贝格尔,他携带一本最新版本的“黄色方案第2号方案”。赖因贝格尔无法销毁文件,该文件很快便落入比利时的情报机构手中。

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观念,这使勃劳希契非常厌恶,然后就给了曼斯坦因小鞋穿,把他调任第38步兵军军长。在二战之后,德国名将曼斯坦因写作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对于自己在法国战役之前调任*军长称之为“第*军长:旁观者”。但是历史给了曼西坦因一个机会,一个让他的计划实现的机会,那就是希特勒要接见各个新任军长,曼斯坦因趁此机会,再一次向希特勒作出了自己的陈述。

希特勒对曼施泰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复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泰因的建议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其中,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一件泄密事件,使得德军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对计划进行重大修改,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军事行动在1月30日被重新修订为“黄色方案第3号方案”,基本上符合先前的版本。1月27日,曼施坦因被解除A集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并调任在普鲁士的军级司令,于2月9日在斯德丁开始他的指挥工作。这一举动是哈尔德为了消除曼施坦因的影响而作出的。曼施坦因愤怒的下属把他的方案提出以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在2月2日获得了方案。曼施坦因被邀请于2月17日在柏林向元首个人解释他的建议。希特勒对该计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下令按照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改变计划。这些构想吸引希特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提出了一些能达至获得真正廉价胜利的希望。

希特勒令弗朗茨?哈尔德再次更改计划,冯?曼施坦因没有进一步介入。哈尔德同意将主力,即所谓“战术突破力量”向南转移。冯?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多大凭借(从一个防御性的角度来看),因为阿登地区密林遍布,而且只有恶劣的道路系统,它们作为入侵道路是不可靠的。但因此一定含有出奇制胜的元素,这对盟国回应最初设想的计划将是至关重要的,即法国和英国的主要精锐部队向北前进保卫比利时。为了有助于确保这种情况下,德国B集团军将攻击比利时和荷兰,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是德军的主力,以吸引盟军东移进入预定之包围圈和牵制它们在这里。要做到这一点,现有10个装甲师中的3个仍被分配给B集团军。

但是,哈尔德无意偏离既定的原则,让A集团军的7个装甲师作一次独立的战略穿插。这让古德里安愤怒的是,这一点最初在新的计划里被完全删去。“黄色方案第4号方案”在2月24日发出。默兹河在色当的渡河点应该是在入侵第8天被步兵师攻占。直到经过多次辩论后,才改为让装甲师的摩托化步兵团在入侵后第4天于此建立桥头堡。即使现在,突破和向英吉利海峡前进只能在第9天开始,中间5天的停留时间是为了让足够数量的步兵师可以追上与装甲部队建立一条连续的战线。

即使适应更多的常规方法,新战略还是引发了多数德军将领的抗议。他们认为如此集中力量在同一个位置上是不负责任的,穿插部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补给供应,而这些本已不足的补给路线更很容易被法军切断。如果盟军的反应也并不如德军的预期,该攻势最终可能造成灾难。不过他们的反对意见被无视了。哈尔德认为,由于德军的战略地位似乎毫无希望的,无论如何,即使是轻微的机会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也比完全不行动而战败为佳。适应性的变化还暗示,它会令盟军更容易些逃往南部。哈尔德指出,如果这样,德军的胜利会更轻松,因为这将是对已放弃低地国家协约国(是1940年英法联盟的俗称)在声誉上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外,德军的战斗力将仍保持不变,将可以执行“红色方案”,之后全力进攻法国。然而,这方面的决定将不得不推迟到成功地完成“黄色方案”后才作出。事实上,德军的详细实施计划只包括头9天的行动;有固定的时间表以确定了前进的通道。按照传统的“任务指挥”,这依赖战地指挥官的判断和行动。这种不确定性对事件的实际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在纳粹德国进攻法国之前,挪威和丹麦就先遭受到纳粹铁蹄的进攻。纳粹进攻丹麦的时候,特别别出一格,据说德国的军队是在军乐队中大摇大摆地开进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但是挪威就要稍微费点事了,毕竟挪威的地盘要比丹麦大得多,而且挪威的地理位置也要重要得多。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德国海军海军来说,挪威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德国海军还有一个令人恐惧的、已经称霸大洋N多年的英国皇家海军。

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德国海军中将韦格纳形象地比喻道:“北海的德国舰队原是没有马的骑士,现在应当让他骑在地理的马鞍子上。”

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晋见希特勒,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这将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力劝希特勒先占领挪威,以作为对英作战的海军基地,同时也可以确保瑞典的铁矿砂来源(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冬季,这些铁矿砂要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内)。但在希特勒的战略中,首要目标是征服西欧,故他还是宁愿保留挪威的中立地位,而不愿采取任何节外生枝的军事行动。

1939年12月16日,挪威纳粹党党魁、国防部长吉斯林访问柏林,向希特勒报告说英国即将在挪威政府的默契下占领挪威。吉斯林并请求希特勒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以支持其发动一场政变,推翻挪威政府,事成之后,便邀请德国保护挪威,从而阻止英国的入侵。希特勒表示他宁愿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对付这一威胁。他答应给吉斯林一笔资金,并保证研究给予军事援助的问题。然而,英法方面却不断发出对挪威中立地位的威胁。早在1939年9月19日,英国内阁通过了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的方案:在挪威领海内布雷,从而切断德国进口瑞典铁矿砂的海上运输线。1940年1月6日,英国政府照会挪威政府,宣称英国舰队将不允许德国商船利用挪威水域。这增加了希特勒对其北翼安全和战略资源的担心。1月27日,希特勒指示德军统帅部,为必要时占领挪威拟定一份全面的作战计划。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的战役准备工作参谋部,拟定了代号为“威瑟堡行动”的挪威战役计划。(未完待续)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我有一座天地当铺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食物链顶端的猛兽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种兵之战狼崛起剑仙三千万都市国术女神诸天新时代宇宙级宠爱
相关推荐
我可能是个好人肥妞二号完美变身记山寨太子妃渔夫的秘密终极至尊兵王女尊大佬的小娇夫我是阴阳人(快穿)强制沦陷强制宠爱阴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