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返回

唐风

第二卷十六宅(七)
上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章

李忱自城外急速奔回,一入王府,便直入自已的书房。

与一般的亲王贵戚们不同,李忱的书房与卧房相隔甚远,只建筑在一个偏院之中,四周并无房舍,亦是没有什么梅兰竹菊等花草树木。

唯有青砖绿瓦的一幢房屋,孤零零建于王府东院,王府内上下人等,不得光王谕令,均不得靠近此处。

这书房名曰近山,取的是仁者爱山之意,乃是李忱花费心力,求得当世大儒韩愈亲笔所做。

若是每常至此,李忱必定会伫足片刻,欣赏一下院门处的书法条幅。今日心中焦急万分,却哪里有闲心观风吟月。

当即大踏步入内,由院中直入正堂,甫一入内,便听到内里悉悉索索一阵声响,十余人站起身来,一起向他拱手行礼,恭声道:“臣等参见光王殿下。”

李忱摆手一笑,向诸人道:“诸位不必多礼,大家请坐。”

只有在这室中,李忱才将脸谱放下,整个脸庞霎那间生动起来。他转头四顾,先向宁知远笑道:“宁兄别来无恙?”

“多谢殿下关心,臣一切均好。”

李忱含笑起身,亲自为宁知远倒上杯茶,又与他寒暄片刻,这才坐回原座。

他如果厚待宁知远,其余诸人到也服气。此人与叶知雨一般,当年都是台州刺史柳泌身边的道童,当年在长生院练丹时与李忱相识。宪宗驾崩,宦官们将皇帝暴死之由推在为皇帝练丹的柳泌身上,将其仗死以做交待。

宁知远与叶听雨等人,被责打一番后,发配还乡。这些人自幼跟随柳泌练丹骗钱,不识稼穑,不通生意,识得的字亦是有限,文不成武不就,大半沦为乞丐。

在江湖四处苦振了几年后,李忱封王,派遣秘使至民间查访,到底将这些道童寻了回来,倚为心腹。

各人得他重用,重得荣华富贵,均是对光王感恩戴德,决意以死效命。李忱因才施用,选取良师教导,十年过来,这些昔日的小道童们多半已成为李忱倚仗的栋梁之才。

宁知远性格坚毅方正,虽无捷才,却是善谋敢断。李忱以其才不精于精明诡计,便命他投考科举,以进士及弟奉命出奔地方为官。

先是往东川,为节度推官,待李德裕节度东川,收缮甲兵,防备南昭时,赏识宁知远才能,提升其为掌书记。

及至李德裕移为淮南节度时,宁知远亦相随而去,此时已成为淮南司马,清名才干传于天下,若是愿意,已经可以随时入朝任京官。

“宁兄,此次来京,想必是李德裕有所动作?”

寒暄已毕,李忱劈头便问。

宁知远尚未答话,却听那叶知雨向李忱道:“殿下,且不急说这些。臣奉殿下之命游历江湖,结识了诸多豪杰好汉。蒙殿下恩准,这两年为殿下效力奔走,很立了些功劳。今次蒙殿下恩准,臣已将他们尽数带来。”

李忱太过着急李德裕等人的动向,到忽视了这堂中还有几个陌生脸孔在。此时被叶知雨点醒,歉然一笑,起身拱手,向那几人笑道:“这是孤的不是,请诸位海涵。”

这几人却不料他以亲王之尊,到是并不拿大,立时就和他们陪不是。当即乱纷纷起身,向李忱道:“臣等岂敢!”

也不待旁人介绍,当先一名三十来岁的壮年汉子先开口道:“殿下,臣王式,蒙殿下不弃,荐用为都虞候,一向在岭南为殿下效力,今次得调入东川为都教练使,亦是得殿下之力,若非殿下,臣必定一生碌碌无为,殿下之恩,臣必定誓死以报!”

李忱心知此人是一个下级军将,得以到这近山堂来,想必是忠心不二,叶知雨将他引荐来,更使其忠心卖力罢了。

当下不以为意,只是好言抚慰几句,便命他退下。

其余诸人,或是为官,或是充作商贩,为李忱积累钱财,均是很做出一番成绩,方被引见。

待各人纷纷坐定,李忱方又目视宁知远,示意他继续说话。

“殿下,臣此次来京,便是李德裕要弹劾牛僧孺,李逢吉二相,表章已在路上,臣奉了他的命令,来京打探消息。”

李忱嘿然笑道:“此人一向以刚直清正闻名,牛儒孺、李宗闵、李逢吉等人一向排挤他,使他不能入朝,这口鸟气他能忍到现在,却也是难得。”

叶听雨闻言却道:“其实他到也并非能忍。只是势不如人,不得不曲从耳。牛僧孺与李宗闵到也罢了,这李逢吉却是王守澄的心腹。虽名宰相,其实是宦官的家奴,人所鄙之。李德裕之不得意,十有八九要落在此人的头上。”

“诚然,若不是李逢吉近日与王守澄翻脸成仇,李德裕也不敢有所动作。”

得李忱肯定,叶知雨双手一合,猛然一击,微笑道:“这实在是殿下的棋步下的妙!先是交结李逢吉的侄子李训,怂恿他与江湖术士郑注直接投靠仇士良,两人以仇士良的实力,直接与李逢吉翻脸,其间又有宦官内斗势力消解,只有这般,才能将整个朝局内僵死的横盘活。若是两边仍是均势……”

说到这里,他也闭口不言。扰乱朝局,以便混水摸鱼,从中渔利,这是李忱的主张。

这样的事情,虽然堂内诸人都是心知肚明,却也不能明言。

李忱横他一眼,也不斥责,只沉吟道:“陛下对左右中尉仇士良、杨钦义越发信重,王守澄年老多病,已经渐渐失宠。李逢吉罢相之期不远,他一失势,牛僧孺自然是头一块被搬动的石头。”

转脸又向宁知远问道:“李德裕以何理由弹劾牛僧孺?他的父亲李吉甫为相时,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参与科考,因上书得罪宦官,被贬至地方,不得留在朝中。牛李二人,因此深恨李吉甫不肯相救,由此结仇。这一晃二十多年过来,两边已由私仇转为党争,若是李德裕没有拿的出手的理由,只怕又是一场混斗,最后不了了之。”

“殿下,此次弹劾,一半是李德裕渴欲入朝,另有一半,到确是牛僧孺等人活该!”

宁知远为人一向平和,现下如此说话,竟致语含怨毒,堂内诸人一时均是大为诧异。

李忱脑中电光火石般的一闪,已经知道端底。不禁长身而起,叹道:“维州之屠!”

各人均是默然,半响之后,方由王式答话道:“维州一事,太伤天和,大损我大唐声威,牛僧孺其过难辞,委实该死!”

这维州一事,乃是发生在五年前的一桩惨事。当时的吐藩大将叛离,往大唐境内,投靠当时的东川节度使李德裕,愿意将境内的石堡城献给大唐,以求得容身之所。

那石堡城易守难攻,玄宗年间,节度使高仙芝以十余万大军狂攻半年,死伤过半,才攻下只有千人防守的石堡城,其艰险若此,又身处咽喉要道,实为兵家必争的重地。

李德裕世家子弟,如何不知道其中厉害。当即收容敌将,意欲派人前往接收。他一面答应对方条件,命他们全数来降,一面立刻禀报朝廷,请求批准。

怎料表章一入长安,却被牛僧孺数言否决。道是什么大唐天朝上国,与吐藩友好多年,得一小城而失盟友,诚为不智。况且边衅一开,耗资亿万,其实得不偿失。

他是宰相,敬宗不问国事,政事堂内又多是牛党成员,合议之后,便命李德裕将降人送回。

李德裕虽然恨极,却也是无法可想。当即将过千吐藩降人在维州阵前送交吐藩,任凭他们处置。

当日朔风飞扬,维州城下血气冲天。千多名吐藩降人被当场以各种惨烈之极的方式屠杀。

唐军立身城头,眼睁睁看着原本寄望于自已保护的吐藩降人惨死当场。各人抽刀拔剑,直欲冲往城外与敌拼命。

李德裕拼命约勒住部将军士,自已却猛击城碟,直至手掌破裂,血染当场!

如果说维州之屠以前,是牛党中人一意针对他,维州事后,李德裕对牛党已是恨之入骨,直欲除之而后快。

此等恨事,早已传遍大唐,成为士大夫并武人心中的奇耻大辱。

李忱每常在家想到此事,亦是扼腕长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故,他对牛党中人从不肯稍加辞色,宁愿派人在李德裕身旁为官,相机支持,必务使李德裕能够入朝。

他按臂沉思,半响过后方向诸人道:“如此,牛僧孺离朝已成定局。皇帝虽然昏庸,却也知道维州一事全是牛党之过,心中早已不喜。再加上仇士良等人居中帮忙,大事已成矣。”

又目视诸人,沉声问道:“当日尔等劝我不必结交朝官,只与地方节度示好。今日事已至此,朝局如同浑水,涉足过浅,徒劳无益,涉足过深,只怕淹死其中。我欲做一番大事业,重复大唐盛世,诸君有何以教我?”(未完待续)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宇宙级宠爱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当铺食物链顶端的猛兽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我真不是魔神特种兵之战狼崛起剑仙三千万都市国术女神诸天新时代
本书作者其他书
谋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跃马回明 调教大明 清明上河图 新中华再起 回到明朝当太子 锦衣为王 如画江山
相关推荐
土豪的末世生存大魏王侯如画江山新中华再起清明上河图调教大明跃马回明谋明剑神重生带系统无敌剑神重生玄幻世界